深圳飛回的夫妻病員感謝我院醫德好 醫術高
9月25日早上7:30,我院內一科病房其樂融融,70歲的汪錫玲以及75歲的羅盛榮和醫生護士們紛紛合影留戀并一一道別,因為他們即將出院,飛回深圳。為了表示對醫院內一科醫生及護士們的感謝,兩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為他們送上了親手書寫的贊歌并送上了錦旗。
態度好 醫術高 2009年與我院第一次結緣
“醫院就像是我們的家,這里的醫生護士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汪錫玲和羅盛榮夫婦告訴筆者,兩人第一次與我院結緣是在2009年,從此之后,便把這里的醫生護士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女兒一樣。汪錫玲坦言,自己和老伴的身體一直不好,也有過多處就醫的經驗,可唯獨市中醫醫院跟他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
汪錫玲回憶,2009年,年近90歲的母親因為生病來到了我院看病,在這次母親的生病過程中,她對我院的醫生及護士進行了仔細觀察,發現市中醫醫院醫生不僅醫德好、醫風好,技術也很好,令她對該醫院產生了極好的印象。
親身“試水”后 兩老伴同住該院進行診療
母親的這次生病,令本身年歲已高的汪錫玲和羅盛榮也紛紛倒下。2010年,因母親生病期間汪錫玲對我院仔細的觀察以及在親友的推薦下,身患重病的汪錫玲慕名找到了該院內一科瀘州市首屆十大名中醫劉剛主任。
由于在退休前汪錫玲曾因工傷導致過腰椎嚴重斷裂,長期的臥床又讓她引發了腦血管等一系列疾病,加之自己還患有嚴重的肝囊腫、骨質疏松、心臟病、頸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等12種嚴重的病癥,汪錫玲住進了醫院進行診療。
住院期間,該院醫生護士對汪錫玲的悉心照顧讓她十分感動:“就像家里的兒女一樣。”汪錫玲說,由于兒子已在深圳安家,又經常出差國外,加之老伴身體同樣不好,生病期間的照顧工作就全部落在了該院醫生和護士的頭上。內一科醫生護士的噓寒問暖,親自陪她檢查、取報告,每天告訴她消費了多少,消費了些什么,上下聯系,跑上跑下,甚至自己隨口一句有蚊子,護士們就趕緊拿來了蚊香,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都讓她深深的記在了心頭。
有了自己的親身“試水”后,汪錫玲讓患有腎結石、冠心病及高血壓的老伴羅盛榮也緊跟著住進了醫院。汪錫玲介紹,通過兩夫妻及母親的親身感受后,從此,一家與我院建立了不解之緣。出院后,我院時常關心汪錫玲一家的病情,遇到節日時還會相互問候。
“感謝他們 我們要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東西。”
今年8月,已經搬到深圳居住的汪錫玲夫婦病情反復,電話里,汪錫玲向內一科醫生講述了兩人的情況,隨后就直飛回了瀘州。“深圳也有好的大的醫院,但我們還是喜歡我院,感覺親切、熟悉”。汪錫玲說,自之前出院后,就一直通過醫院官方網站、各大媒體、醫院院刊、電話等隨時關注著醫院的一點一滴,醫院發生什么變化了,甚至發生了哪些人員變動自己都知道。這次病情發生復發,他們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回瀘州治療。
“這次回來就診同樣也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地方。”汪錫玲說,得知我們要回來就診的消息后,內一科護師龍霞提前兩天就為他們安排好了病房,并且為了方便照顧,原本該安排在外二科診療的老伴,醫院也特意將他們安排在了一個病房;住院醫師徐平更是不管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和外二科的醫生們上下來回跑動溝通,時常陪伴在自己身邊。汪錫玲坦言,其實自己一家在瀘州已沒有多少親戚,但正因為我院醫師護士們親如一家的照料,讓他們堅持回瀘治療,兒子也比較支持、放心。
9月24日,我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測評會上,汪錫玲和羅盛榮專門為醫院送來了錦旗,并表示醫院群教活動很有成效,方便了患者看病治病。
9月25日,汪錫玲和羅盛榮出院前夕,兩老找到內一科全體醫生護士進行了合影。“我們都喜歡美好的東西,所以,這次出院,我們一定要和內一科的醫生護士們合影,希望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東西。”
“這只是我們正常的日常工作”
“這只是我們正常的日常工作。”面對汪錫玲親手書寫的贊歌,內一科住院醫師徐平顯得很坦然。徐平說,由于汪錫玲和羅盛榮病情復雜,加之年歲已高,身邊也無人照顧,針對他們,自己的診療方案也做了相應調整,在去檢查化驗的一些細節上也是錯開檢查高峰期且親自陪伴,但這都是應該做的,這也只是我們正常的日常工作而已。
在我院內一科工作了20年的護師龍霞也表示,20年來,自己每天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在用這種態度工作著,醫院的其他醫生護士們同樣也是在用這種態度工作著,希望來到這里就醫的病人都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徐平和龍霞祝愿汪錫玲和羅盛榮兩位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