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內二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仇燚
?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白大褂披身,便賦予了醫生救死扶傷的使命。然而,使命相同,卻因為穿的人不同而賦予這身行頭不一樣的“個性”。
這次瀘州日報社主辦的瀘州好醫生評選活動中,有一位醫生,便是因為自己獨特的原則和個性,贏得的尊重和同行的肯定,并榮登“瀘州好醫生?十強金口碑好醫生”之榜,他就是我院內二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仇燚。
對患者:淡泊以明志
醫生,患者委以生命之托。在處理與患者的關系時,仇燚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原則。
“身為醫生,對患者好是天經地義應該做的事。”因而,仇燚一直保持著自己的作風:不收紅包,堅持與患者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系。曾經就有一個企業老總想要找他看病,老總特意為此找到他,邀請他出去玩耍,希望在治病過程中能得到“特別照顧。”結果仇燚拒絕了老總的好意,還差點被對方認為是他過于傲氣。“是我的患者,不用做任何事,我也會盡心盡職為其治病,這是醫生的職責,不為其他。”
仇燚認為,當醫生最有成就感的事不在于收入有多高,社會地位有多好,而在于能為患者治好病。而他與患者之間最喜歡的交往模式便是,為患者治好了病,出院了在大街上碰見,能打個招呼,笑著問候一下就很滿足了。淡泊的仇燚說,自己最喜歡聽到的稱呼就是患者叫他仇醫生,孩子叫他仇伯伯。
對自己:良醫常自責
“良醫常自責”,這是仇燚在采訪中說的一句話。在他看來,不管醫生水平多么高,有多少榮譽,一個好的醫生都應該在內心常常反省和拷問自己。
仇燚說,醫術始終有限,醫生行醫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處理不下來的患者,盡管你已經盡全力了,而且患者和家屬也不怪你,但是,你的心里還是會因為沒法為患者解決問題而感到自責。仇燚講,遇到這種情況,唯有更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我覺得醫生對患者負責不僅是在為患者治療過程中盡全力,更應該體現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和服務上。” 從1991年至今已有20多年“醫齡”的仇燚,盡管在醫學上造詣頗深,醫術也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肯定,但他卻從不滿足。
“哪里還沒有做到,哪里還可以做得更好,要時刻問問自己,時刻自我反省。”仇燚講,盡管不知道最終自己能達到什么水平,但現在的每一天卻可以讓自己做得更好。
對職業:選擇即一輩子
查房、坐診、管理科室……如今的每一天,仇燚的生活都被紛繁的事務充斥著。
“忙碌,卻充實。”仇燚在采訪中笑談,自己最近的生活是“白天上班,晚上‘念經’”。
“念經是因為最近我在復看《黃帝內經》,中醫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不斷地反復地琢磨。”盡管仇燚經過長期系統學習,擁有堅實的西醫基礎,但他的內心卻一直有個強烈的中醫夢。仇燚深信,傳統中醫古籍蘊藏了中醫學的真諦,為此,年近50的他仍在不斷地學習中醫,在中醫古籍中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疾病。
“醫學沒有盡頭,醫生的學習生涯也永遠沒有盡頭。在沒當醫生前,我有很多業余愛好,現在的愛好只有一樣了,那就是看醫書。”仇燚說,當醫生意味著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更辛苦,但他卻從不后悔。
“醫生有退休年齡,卻沒有退休年限,我想,當我70歲了,80歲了,只要有條件,我仍愿意做的事依然是為患者看病。”仇燚表示,選擇當醫生,就該不畏艱苦,而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堅持一輩子。(文/圖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