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的審計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審計的方式開展三湘省本級和潭州市醫?;饘徲嫻ぷ?。
第一步:獲取了三年潭州市本級醫?;饒箐N情況表,分析了三年各家醫院醫?;饒箐N變化趨勢,從中查找出一家報銷總全額較大,在同類醫院中排名靠前,且年度報銷金額增長率高達60%的民營醫院——濟田醫院。 這就使得審計項目一開始就有 了比較精準的方向。
第二步:利用互聯網數據,搜素結果顯示:濟田醫院的特色是采用血液光氧活腎療法治療腎病???/span>,緊接著分析醫?;鸾Y算數據,數據顯示:濟田醫院醫保報銷量大的藥品為骨肽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紅注射液,這幾種藥品卻不是腎病常用藥。于是,藥品進銷存用的真實性被重點關注。
第三步:審計工作人員重點關注濟田醫院藥品管理信息系統,審計人員詢問藥房工作人員得知:醫保基金結算的大數品種與藥品實際發放數量有較大差異,進一步調查藥品采購出入庫流程及使用的信息系統時,發現了兩種格式的藥品入庫單據,進而發現了兩套同時使用的藥品管理信息系統,
第四步,審計人員拷貝濟田醫院藥品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數據,并且在濟田醫院相關管理人員刪除相關數據之后,利用備份數據將其成功復原。這些成數據成為重要的審計證據。
第五步,審計人員通過比對兩套藥品管理信息系統,發現兩套藥品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表名稱和數量相同,數據字段也相同,只是內容不同;進一步用兩個系統中某位患者的用藥情況與該患者本人自述情況比較,確定了濟田醫院用于與醫保基金管理機構聯網的是套假系統。
第六步:審計工作人員對兩個藥品管理信息系統藥品入出庫記錄分析后,發現假系統中返現中的相關藥品入庫數量比真系統多記錄了8萬支,且入庫記錄缺少供應商、藥品批號和使用期限。審計人員帶著疑惑向相關工作人員詢問后,又根據其提供的藥品單據及電話號碼聯系個人藥商確認藥品采購情況,對方的回復與工作人員的解釋不相符。
審計工作人員通過六部曲發現并初步確認了濟田醫院利用這套假藥品管理信息系統,無中生有地編造藥品入庫、出庫數量及治療使用情況的數據,騙取醫?;?。仔細核實證據材料,最終發現濟田醫院涉嫌通過編造住院治療信息虛報注射液40余萬支等手段,騙取1200余萬元醫保基金。將該問題線索上報相關部門。
公安部門根據審計署工作人員發現的問題線索立案調查,2020年底,經三湘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終審,濟田醫院院長、行政辦主任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醫保基金1529萬元,犯詐騙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0至11年不等。
摘抄自《中國審計》2021年第22期——案例故事